本讲讲肝病第二个病理机制,叫肝火上炎。首先讲它的含义和病机特点。接着往下讲心气不足、心的阴血失调。心的阴血失调主要表现为心血虚、心阴虚两个方面。第三个问题讲心病和其他脏腑的关系。下面讲肺的病机,首先讲肺的病机特点,其次讲肺的基本病理变化,再次讲肺病与其他脏腑的关系。(中医基础理论)
首先讲胃的生理特性,胃主通降,即通且降,体现了六腑的特性。胃喜润恶燥是与脾喜燥恶湿相比较而言的。第二讲小肠。小肠的主要功能是受盛化物和泌别清浊。小肠的生理特性,就是升清降浊,分别清浊,升清降浊。第三讲大肠的功能。大肠有两个功能:传化糟粕;主津液,换句话说就是参与水液代谢的调节,把它这个功能叫做大肠主津。(中医基础理论)
本讲主要讲病因(七情、饮食失宜)。首先讲述七情致病的特点——怒则气下,恐则气下,它的突出特点表现为二便失禁,表现出来有趋下的特征。其次讲述内伤疾病的第二个原因,饮食失宜。一、饮食与健康的关系;二、讲饮食与疾病,一、饮食不节,二、不洁;三、饮食偏嗜。这一讲从病因的角度,进一步论证脾胃为后天之本,论证胃气的重要作用。从不同的角度都来强调人的脾胃消化功能在生命当中的作用,在治疗疾病过程中的指导意义。(中医基础理论)
我们接着讲肝主疏泄的具体生理作用的第三点,能够维持气血运行。第四,肝主疏泄功能参与人体内的水液代谢调节,就是调节水液代谢的作用。第五,调节生殖机能。男性的生殖机能和女性的生殖机能,肝脏都参与调节。肝主藏血是指肝具有贮藏血液,防止出血和调节血量的作用。肝主藏血的具体生理作用,有贮藏血液、调节血量、肝能摄血。肝喜条达而恶抑郁,肝为刚脏,体阴用阳。(中医基础理论)
筋的主要生理功能有连接关节、协助运动。骨的生理功能是支撑人体、保护内脏、协同运动。精髓可以化而为血,发为血之余。讲官窍。官窍的共同生理功能是人体内外信息交换的窗口,体内外物资交换的门户,致病邪气入侵和外出的通道。接下来讲舌和口主要生理功能。(中医基础理论)
病机(气血失调,津液代谢失常)。首先讲气血失调,是指气血关系失调,主要表现为气虚血虚、气虚、气不摄血、气滞导致血瘀、气机上逆。第二,津液失调。伤津脱液、津液失常、气血津液关系失调。第三,我们讲内生五邪病机。讲内风的定义,内风与脏腑的关系。肝风内动,表现出不同的病理变化,热极生风、肝阳化风、阴虚风动、血燥生风、血虚生风、痰瘀生风。(中医基础理论)
体质(续)。这一节我们讲了体质的形成因素,重点讲述了先天因素和后天因素在体质形成中的作用。根据中医学的阴阳说,即阴阳的两分法,大致把人的正常体质分为阴阳平和质和偏阴质、偏阳质。本讲还讲述了体质在病因、病机和治疗中的具体运用,对某些病因的易感性,对某些病证的易感性。对某些病因和病证的易感性,决定体质的阴阳属性。(中医基础理论)
讲述中医的病机学,先讲两个概念:什么叫做病机;什么叫病机学说。第一节讲发病原理。发病原理是研究人体疾病发生的一般规律和基本机制的理论。疾病的含义:疾病是机体在一定病因作用下,机体阴阳失调而导致的异常生命过程。如何来界定亚健康:第一、承认亚健康是个异常的生命过程,是不正常;二、承认阴阳失调;三、条件是尚没有达到发生疾病这个程度。揭示亚健康的内涵。(中医基础理论)
基本病机:邪正盛衰。讲基本病机。病理机制的第一个规律:邪正盛衰。一、虚实的概念。二、虚实最基本的病理机制,三个规律:(一)病理错杂:实中夹虚,虚中夹实;(二)虚实的转化;(三)病理真假:真虚假实,真实假虚。(中医基础理论)
第27讲:形体官窍(脉、皮、肉)形体官窍是人体躯干、四肢、头面等组织结构或器官的统称。首先讲脉。脉属于“五体”之一,是气血运行的通道。脉的生理功能有:运行气血、约束气血、反映全身的信息。第二,我们讲脉与脏腑的关系。第三讲皮。皮是皮肤的简称,它的生理功能有:护卫肌体、调节津液代谢、调节体温、调节呼吸。皮与脏腑的关系。肺主皮毛,皮毛保护肺功能。第四,讲肉。肉又称肌肉,肉的生理功能有主司运动、保护内脏。肉与脏腑的关系。(中医基础理论)
特别提示:本网站仅提供医学学术资源服务,不销售任何药品和器械,有关药品和器械的销售信息,请查阅其他网站。
客服热线:4000-115-888 转3 (周一至周五:8:00至17:00)
客服邮箱:yiyao@wanfangdata.com.cn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0-115-888,举报邮箱:problem@wanfangdata.com.cn,举报专区
北京万方数据股份有限公司
万方数据电子出版社
京ICP证01007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0237号
京ICP备0810080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