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讲北京中医药大学郝万山教授介绍了二十世纪末的世界医学交流讨论会的一个重要议题。会上大家一致认为“个体化的治疗方案”在当代依然是最先进的治疗方案,并一致认为创立个体化医疗方案的医学家是中国的张仲景,他的代表著作就是流传到今天的《伤寒论》和《金匮要略》。东汉末年,著名医学家张仲景勤求苦试、博采众方,系统总结汉代以前的医学成就,结合自己的医疗实践,撰写出了《伤寒杂病论》一书。(伤寒论)
本讲北京中医药大学郝万山首先讲述了学习《伤寒论》的方法和要求。他对学好《伤寒论》提出了三点要求:“分析病机,加深理解”,《伤寒论》和《金匮要略》经常相互参照;“归纳总结、鉴别对比”;“汲取众长,不断进取”。此外,郝教授还推荐了研究“伤寒论学”几本书:《注解伤寒论》、《伤寒论条辨》、《伤寒来苏集》、是《伤寒贯珠集》。接着开始讲授六经病证的第一篇:辨太阳病脉证并治。太阳病的成因常见的是风寒外袭,病位主要涉及到足太阳膀胱经、足太阳膀胱腑,没有涉及到手太阳小肠经和手太阳小肠腑的病变。(伤寒论)
本讲主要讲述了《伤寒论》的内容和贡献。概念:广义“伤寒”是指一切外感病的总称。人体感受寒邪就可以叫做狭义的伤寒;“伤寒”,专指伤寒杆菌和副伤寒杆菌引起的一种传染病,它和中医所说的“伤寒”含义是不一样的。“论”体裁是一种综述,是收集了众多医家探讨治疗外感病和治疗杂病的这种经验的集合。(伤寒论)
学习《伤寒论》的方法和要求从两个方面来说,1、学什么,学《伤寒论》的基本知识和基本内容;学习辨证用方的思路和方法;学习《伤寒论》中的灵活用方的思路。2、怎么学?有八个过程,其实学习方法是因人而异的。首先训词释句,弄通本意;二是“熟读默记,娴熟于心”;《伤寒论》的六经病证篇,就是从“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上第五”到“辨阴阳易差后劳复病脉证并治第十四”这十篇398条,要求大家背112条,这样一方面可以“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另一方面在用的时候,可信手拈来,便于应用。(伤寒论)
特别提示:本网站仅提供医学学术资源服务,不销售任何药品和器械,有关药品和器械的销售信息,请查阅其他网站。
客服热线:4000-115-888 转3 (周一至周五:8:00至17:00)
客服邮箱:yiyao@wanfangdata.com.cn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0-115-888,举报邮箱:problem@wanfangdata.com.cn,举报专区
北京万方数据股份有限公司
万方数据电子出版社
京ICP证01007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0237号
京ICP备0810080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