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伤寒论》里边提到了温病,所以后世的医家一般都认为伤寒法就包括了治温病,《伤寒论》里边的所有治法也包括了温病在内,这个也是事实。其实应该说温病学的形成是在《伤寒论》的基础上,继承了《伤寒论》的学术思想,又前进了一大步,有所发展。温病学派真正形成和发展的时期是在明代和清代,明代的后期,特别是清代的中期,乾隆以后,温病学这时候真正地形成了,而且形成以后发展得很快。所以,我们把这个阶段叫做温病学的形成和发展阶段。(温病学)
本讲继续讲述《温病学》的形成与发展。“叶论”,除了“华本”之外,还有一个版本叫做“唐本”,这个版本出于唐大烈之手。唐大烈字立三,号笠山,这是清代比叶天士晚的人,他编辑了一本书,叫《吴医汇讲》。吴是指江苏,因为它是古代的吴国。他是把江苏他那个时代的医生给学生讲课的讲稿,或者是他们平时写的论文,还有别人口述的一些东西,收集起来,大概前后有十年的时间,编辑这么一本书,叫做《吴医汇讲》,可以说这是最早的中医杂志。(温病学)
吴又可的《温疫论》是第一部温病学的专著,他突破了《伤寒论》的框框,确立了温病特殊的治法,这是在温病(学)发展史上一个非常重要的阶段。但是因为他论述的范围非常窄,只论述了温病里的温疫这一类疾病,而且在温疫里他只论述了一个病,所以范围很窄。吴鞠通看到《温疫论》这本书。“观其议论宏阔,实有发前人所未发”,指他的学术观点,好多都是前人所没有提到的,这个评价是很高的。(温病学)
首先介绍一下卫气营血辨证。卫气营血辨证是清代的温病学家叶天士提出来的,这个辨证作为温病的辨证纲领,它有效地指导了临床实践。叶天士说:“大凡看法,卫之后方言气;营之后方言血”。“大凡看法”,就是一般来说,温病的辨证规律,是卫分证之后才是气分证,“营”分证之后才是血分证。“营”在这里,一个当“范围”讲,一个当“运行”讲,一个当“养份”讲,一字三用。(温病学)
气实际上就是指一身之气,卫就是气,卫就是人体一身之气。它体现于保卫功能,对内温煦脏腑、调节体温,对外有抗邪能力,就是人体这方面功能的体现。里边是脏腑功能,到体表来就是卫气的功能,所以他“卫之后方言气”,卫在气之前,也有人总结出来,说卫为气之表。里边就是气病,在表就是卫病,卫的病变实际上就是气病。卫气营血辨证,涉及卫、气、营、血这么四类,它每一类的病理,以及由于这个病理变化所出现的临床表现,那就是证候。(温病学)
风温的概念,是感受春季风热邪气,因为春天自然界气温上升,风又多,所以它就存在着风热邪气,由风热邪气所引起的外感热病就叫风温。发热,微恶风寒,头痛,咳嗽,口微渴,舌边尖红,苔薄白,脉浮数,以这些为主要临床特点。病因很简单,就是风热邪气,因为春天气候温暖多风,所以人容易感受风热邪气而发病,这个很简单。冬天气候反常,感受风热邪气,也可以发病。(温病学)
本讲主要讲述了温病学的形成与发展。唐大烈字立三,号笠山,这是清代比叶天士晚的人,他编辑了一本书,叫《吴医汇讲》。吴是指江苏,因为它是古代的吴国。清代的著名温病学家,叶、薛、吴、王四大家,叶天士、薛生白、吴鞠通、王孟英。叶天士嘛,无可争议,《临证指南医案》里面有大量温病的病例,另外有《温热论》,这个否定不了。吴鞠通有《温病条辨》。王孟英有《温热经纬》,有《重订随息居霍乱论》。(温病学)
这堂课咱们讲王孟英的《温热经纬》,这本书应该说它是一部文献集注,而且是非常优秀的文献集注。下面具体讲。作者王世雄,字孟英,晚号梦隐,浙江钱塘人,他生卒年代大约是1808~1868年间,这个说法不一样,有的说差两年。他曾祖父、祖父、父亲到他四代都业医,由于到他十三岁,有人说是十四岁,总归十三、四岁的时候,他父亲就病故了,所以他应该说不完全是家传。(温病学)
春温病邪气发于气分的第二个证型,热郁胸膈。发病的时候,表现为胸膈有热。临床表现是:身热,心烦懊憹,坐卧不安,舌苔微黄,脉数。身热并不很高,因为邪气部位不是很深,没有在脏腑,它在胸腔。所谓胸膈,就是膈以上的胸部,就在胸腔,没有进入脏腑,而且热邪也不重,所以体温不是很高,有热不高。但是因为它不在表,所以不恶寒,因为热势不盛,鼓动津液不严重,也无汗。他突出表现是心烦懊憹,坐卧不安,胸膈的热,扰乱心神,所以烦躁,但是热又不重,所以他烦躁不很厉害,就觉心里面难受,有一团热气。(温病学)
温病学派可以说自从叶天士的《外感温热篇》问世之后,就正式的形成了。它形成之后,又有了很大的发展,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吴鞠通的著作《温病条辨》。作者叫吴瑭,字叫配珩,号鞠通,他生于1758~1836年间,江苏淮阴人。他的著作比较多,除了《温病条辨》之外,还有《医医病书》、《吴鞠通医案》。《温病条辨》一共有六卷。卷首不算,下边是卷一、卷二、卷三、卷四、卷五、卷六,一共是六卷,加上卷首,实际上是七卷。(温病学)
特别提示:本网站仅提供医学学术资源服务,不销售任何药品和器械,有关药品和器械的销售信息,请查阅其他网站。
客服热线:4000-115-888 转3 (周一至周五:8:00至17:00)
客服邮箱:yiyao@wanfangdata.com.cn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0-115-888,举报邮箱:problem@wanfangdata.com.cn,举报专区
北京万方数据股份有限公司
万方数据电子出版社
京ICP证01007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0237号
京ICP备0810080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