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讲述五味的属性、作用以及五味太过对人体的损害,病因的发生与致病两点。第一点药食气味既能充养人体的形体精气,但过度摄入则反能伤害形体精气,故经文又有“味伤形,气伤精”、“气伤于味”之说,是中医“生病起于过用”这一观点的反映。第二点具体指破坏人体机能相对平衡状态而引起疾病的原因。人体内部脏腑组织之间,以及人体与外界环境之间,都处在不断适应的过程中,从而维持相对的动态平衡,以保持人体正常的生理活动。(内经)
本讲首先从天人合一的角度讲解了养生的问题,也就是说把人也作为一个小天来看待,人和天是相应的。天有八纪,地有五里,有这个神明为之纲纪,能有生长收藏这样周而复始的变化。人应当效仿天地,“上配天以养头,下象地以养足,中傍人事以养五脏”。其次讲解了诊治疾病必求阴阳,看到微小的变化就知道它显著的东西,以及早期治疗。(黄帝内经)
本节讲了素问的生气通天论(二)。继续讲病因病机,主要讲述“阳气失常,则受邪而病”。阳气失常,则感受外邪而出现各种病证。因为阳气有那样重要的作用,所以阳气失常,就受邪,感受外邪而形成多种疾病。还举了阳气失常容易产生、容易导致、容易受到外邪出现很多疾病的例子。人体的绝大多数病,甚至从它这个理论原则来说,所有的病都是与阳气失常有关。(黄帝内经)
本节讲了素问的玉机真藏论(二),继续上片所说的逆传和顺传开始讲。主要讲了几点:一、逆传,这样传变病情加重,往往可以出现死亡。顺传,五脏是相互联系的,有一定的次序,由此及彼,互相之间是有一定的次序的。二、讲了疾病传变问题,顺传和逆传的问题,“理论阐释”讲了五脏疾病的传变方式。三、讲了病有“以次传”和“不以次传”的问题。四、讲到了逆传、顺传、外邪从表入里传,都是有一定规律的,我们可以预测疾病的发展,判断其预后,乃至于病势加重的时间。(黄帝内经)
本片继续讲解“生病起于过用”。一、四时气候的过用:四时气候失常容易使人发病,应当做适当的准备;二、精神神智过用:精神不能自我调和,又受到很多刺激,就会产生疾病;三、饮食五味过用:无论多么好的饮食,过量了、偏嗜了都会引起疾病;四、劳逸过用:太劳会伤人正气,太逸会引起气血不通;五、药物过用:药物有阴阳之偏,用以调节阴阳,但如果过度则同样会引起阴阳失调。(黄帝内经)
本片首先继续上节讲解了“心肺有病而鼻为之不利”的两个病例的治疗方法及具体药方,然后重点讲解了《经脉别论》:生病起于过用。人的居住环境和人的动静,还有人的强壮与衰弱,心理承受能力不一样,气血的运行也是不一样的,四时阴阳就不一样,过则为病。(黄帝内经)
本片主要讲述了《黄帝内经》中的灵兰秘典论(三)素问中的六节藏象论,主要讲述了它是以五脏为中心,联系诸腑、经脉、形体、官窍等的肝、心、脾、肺、肾五个系统的生理活动。这五个系统不仅都受天地四时阴阳的影响,同时互相之间也紧密联系,从而体现人体局部与整体的生理活动规律。藏象学说的内容包括五脏、六腑、奇恒之腑、经脉、形体、官窍、精气神等等有关“君主之官,不易受邪”的理论。(黄帝内经)
本讲中讲述的病机部分其实也是和六气密切联系的,也就是风寒暑湿燥火六气密切相关的。从内容上讲,本片主要就是讲“六气病机”。先是讲述了“六气病机”与病机十九条的关系,说“六气病机”的立论,同样可以适用于关于脏腑病机的认识,以及有关其他病机方面的认识。之后又按顺序分别讲述了六气的病机。(黄帝内经)
上一讲最后讲到了过于酸、过于甘引起的一些疾病,这里看看味过于苦。本讲所讲述的“理论阐释”的第一点就说到了五味是生命不可缺少的,但如果五味不适当了,就可以伤害五脏。“临证指要”中就说到了五味理论的临床意义。后又对《生气通天论》做了总结,讲了人体的生命之气与自然之气相通应,突出了阳气在生命中的重要作用。最后又介绍了下《玉机真藏论》的篇名,概括了一下病气逆顺传变,或者说是病气的逆传和顺传。(黄帝内经)
本片讲病因病机。病因就是生病的原因。在病因分类上,分为阴阳两类,但在学习病因理论的时候要注意病因的相对性。病机,就是要探讨疾病发生发展变化规律。本片是病因病机的第一节,生气就是生阳之气,或说就是生命之气。有一个“理论阐释”,谈的就是关于“生气通天”的问题,说要把人体和自然环境作为一体来看待;接着又讲述了阳气的重要作用,提出了一个重阳思想。(黄帝内经)
特别提示:本网站仅提供医学学术资源服务,不销售任何药品和器械,有关药品和器械的销售信息,请查阅其他网站。
客服热线:4000-115-888 转3 (周一至周五:8:00至17:00)
客服邮箱:yiyao@wanfangdata.com.cn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0-115-888,举报邮箱:problem@wanfangdata.com.cn,举报专区
北京万方数据股份有限公司
万方数据电子出版社
京ICP证01007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0237号
京ICP备0810080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