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节讲素问的调经论(三),先说了血气有一个特点,即喜温而恶寒。寒则泣而不能流,由于寒,气血运行就涩滞,而流通不畅。温则消而去之,如果温热的话,就容易消散而运行加快。接着在“理论阐释”中谈到了虚实的病机问题,并从两方面阐释,一、从邪正盛衰立论,二、从气血逆乱,阴阳失衡立论。再后的“临证指要”中也说到两点,一点是血气者,喜温二恶寒;二是关于大厥。最后,强调了阴阳虚实实致内外寒热的机理问题,以及甘温除热的问题,也就是阴虚则内热的问题。(黄帝内经)
本节讲素问的生气通天论(三)。同样是说阳气失常之后,可以引起各种疾病。主要讲了几点:一、谈到了疟疾这种病,之后又说到风者百病之始也。强调了“风者,百病之始,又是风为百病之长,又风为六淫之首。”二、说到了阳气在一天之内的盛衰情况,阳气的生理功能。阳气的生理功能主要是从两个方面,一个方面是阳气者,精则养神,柔则养筋。第二个方面是阳气的病理。三、在“临证指要”中,第一个说的是煎厥和薄厥的问题,第二个是邪气侵犯人体的问题。四、讲了阴阳相互配合的问题。(黄帝内经)
本篇讲述了《素问•太阴阳明论》,探讨了足太阴脾、足阳明胃的生理功能、病理变化,以及脾胃的相互关系,说明脾脏、脾经的作用,以及脾胃的关系,最后讨论脾病四肢不用,这里面和脾脏有关,也和脾经的转输有关,所以内容集中在太阴和阳明方面,故名“太阴阳明论”。主要内容包括:第一点太阴阳明生病而异的原因;第二点脾病四肢不用的机理;第三点脾不主时这个问题。(内经)
本片继续学习“理论阐述”中的冲、任、督脉的循行问题。接着讲的是寒热病的炙法。再讲述了经络它们的不同的病证,经、十二正经的循行,还有十五络脉的需步行部位以及它们的病证等问题。这里先讲了经脉的作用以及十二正经的病证,并按顺序列举了十二正经。后讲了十五络脉,一级“络脉”色诊、望络脉作诊病的方法,观察它们的颜色变化,最后做了总结。(黄帝内经)
本篇讲述了《素问•太阴阳明论》,首先论脾脏四肢不用的机理,再论脾病四肢不用的机理。四肢不用,指四肢不能正常运动。从总体而言,四肢之所以能正常运动,是由于它不断地得到胃中水谷精气的充养,然而胃中水谷精气“不得径至”于四肢,“必因于脾,乃得禀也”。尽管致痿原因多端,涉及脏腑广泛,然而依临床所见,有脾胃所致痿证的比例比较大。(内经)
本篇讲述天人四时的整体关系和阴阳五行的应用及相互关系,及人体阴阳偏盛偏衰的表现和调解的方法。五行之间具有互相资生、互相制约的关系。阴阳代表事物中相互对立的两方面,它们之间即互相斗争、互为消长,又相互依存、互相为用。阴精和阳气的互相依存、互相为用是正常生命活动的保证。(内经)
本篇讲述了《素问·六节藏象论》,藏象是诊治疾病的基本理论。本篇所论与《内经》全部有关藏象记载一样,主要是论证生理问题,但由于“知常达变”,因而可以提示医生有诊治各方面的基本认识。如因为心为“生之本,神之变(处)”、“通于夏气”,故遇有心神疾病,尤应谨慎,以防伤害生命之本。同时应该注意,心火炽盛之人,遇到夏季,其病有转危的可能。又知,肾脏为“封藏之本,精之处也”,“通于冬气”。因而精气不足和遗泄是肾病常见证侯,坚肾固精则是治法之一。若肾中阳气衰弱患者,其病情于冬季亦有加重危险。(内经)
本讲接着上片中的内容,分别讲述了各个不同的病机,并对各种病机做了个总结“谨守病机,各司其属”,但在临床辨证的时候应注意“有者求之,无者求之”。接着在“理论阐释”中提到了对十九条病机的理解问题和掌握病机的重要性及其方法问题。最后在“临证指要”中提到了脏腑病机及其临床意义的问题,并做了总结,较为广泛地论述了火热邪气的致病机理及其常见病证。(黄帝内经)
本篇讲述了《素问•生气通天论》,本节将人之阳气类比天之太阳。天之阳气,能使天体运行不息,蒸腾温养万物,使万物生长化收藏。人之阳气具有抗御外邪,护卫生命,促进机体生命活动的作用,五脏气机的运行,津液之气化,均赖阳气的温煦和推动。可见,阳气在人体的生命活动中起着主导的作用。这种重视阳气的观点影响后世医家,成为温补学派的理论渊源。明代医家张介宾在《类经附翼•求正录》中据此提出了“天之大宝,只此一丸红日;人之大宝,只此一息真阳”(《类经附翼•大宝论》)的著名论点。(内经)
本篇讲述了《素问•太阴阳明论》,胃及脾脏作用。脾主运,胃主纳,二者虽然生理分工不同,但是它们之间的关系却密不可分。基于脾与胃的密切关系,言脾必然及胃,论胃也必然及脾,脾与胃常常合而论之。正是由于人体出生之后,其生长发育和生命活动的维持,主要依赖于水谷精气,而水谷精气的化生,有依赖于脾胃纳运的相互配合,二者缺一不可。(内经)
特别提示:本网站仅提供医学学术资源服务,不销售任何药品和器械,有关药品和器械的销售信息,请查阅其他网站。
客服热线:4000-115-888 转3 (周一至周五:8:00至17:00)
客服邮箱:yiyao@wanfangdata.com.cn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0-115-888,举报邮箱:problem@wanfangdata.com.cn,举报专区
北京万方数据股份有限公司
万方数据电子出版社
京ICP证01007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0237号
京ICP备0810080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