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节讲了素问的玉机真藏论(二),继续上片所说的逆传和顺传开始讲。主要讲了几点:一、逆传,这样传变病情加重,往往可以出现死亡。顺传,五脏是相互联系的,有一定的次序,由此及彼,互相之间是有一定的次序的。二、讲了疾病传变问题,顺传和逆传的问题,“理论阐释”讲了五脏疾病的传变方式。三、讲了病有“以次传”和“不以次传”的问题。四、讲到了逆传、顺传、外邪从表入里传,都是有一定规律的,我们可以预测疾病的发展,判断其预后,乃至于病势加重的时间。(黄帝内经)
本讲中讲述的病机部分其实也是和六气密切联系的,也就是风寒暑湿燥火六气密切相关的。从内容上讲,本片主要就是讲“六气病机”。先是讲述了“六气病机”与病机十九条的关系,说“六气病机”的立论,同样可以适用于关于脏腑病机的认识,以及有关其他病机方面的认识。之后又按顺序分别讲述了六气的病机。(黄帝内经)
上一讲最后讲到了过于酸、过于甘引起的一些疾病,这里看看味过于苦。本讲所讲述的“理论阐释”的第一点就说到了五味是生命不可缺少的,但如果五味不适当了,就可以伤害五脏。“临证指要”中就说到了五味理论的临床意义。后又对《生气通天论》做了总结,讲了人体的生命之气与自然之气相通应,突出了阳气在生命中的重要作用。最后又介绍了下《玉机真藏论》的篇名,概括了一下病气逆顺传变,或者说是病气的逆传和顺传。(黄帝内经)
本片讲病因病机。病因就是生病的原因。在病因分类上,分为阴阳两类,但在学习病因理论的时候要注意病因的相对性。病机,就是要探讨疾病发生发展变化规律。本片是病因病机的第一节,生气就是生阳之气,或说就是生命之气。有一个“理论阐释”,谈的就是关于“生气通天”的问题,说要把人体和自然环境作为一体来看待;接着又讲述了阳气的重要作用,提出了一个重阳思想。(黄帝内经)
本片依次讨论了以下几个问题:首先,说明了二便的重要性,从二便可观五脏;然后重点解释了“气口主五脏及察窍观神”。气口不是单纯的主肺病,它还主五脏之病,寸口在肺经上,既能反应肾之先天之气,又能了解脾胃后天之气,还能够了解神气。所以凡是能够摸到动脉跳动的地方,《内经》时代都曾做过诊脉使用过。(黄帝内经)
本节讲素问的玉机真藏论(三)和举痛论(一)。在“理论阐释”中提出随证而治的问题,主要是记载的风寒之邪从外而侵入,使毫毛笔直,皮肤闭而热。并强调不要拘泥于五行关系,要从实际出发。“临证指要”实际上重点讲的是邪气传变的规律问题,特别是顺传。接着又谈到了论五实、五虚及其生死问题,五种实证、五种虚证都是什么临床表现、以及什么情况下可生。最后介绍了下《举痛论》的篇名,并强调了重视七情致病的问题,重视情绪致病的问题。(黄帝内经)
本片继续讲解“生病起于过用”。一、四时气候的过用:四时气候失常容易使人发病,应当做适当的准备;二、精神神智过用:精神不能自我调和,又受到很多刺激,就会产生疾病;三、饮食五味过用:无论多么好的饮食,过量了、偏嗜了都会引起疾病;四、劳逸过用:太劳会伤人正气,太逸会引起气血不通;五、药物过用:药物有阴阳之偏,用以调节阴阳,但如果过度则同样会引起阴阳失调。(黄帝内经)
本片继续上片所述讲素问的调经论(二),讲到了“血有余不足奈何”,实际上讲的是肝有余不足的问题。之后说到了形有余不足和志有余不足的问题。“临证指要”谈到了五脏虚实证治及其临床意义问题,也是按五脏来谈的。最后讲了气血失调而生虚实之证的问题。(黄帝内经)
本片首先继续上节讲解了“心肺有病而鼻为之不利”的两个病例的治疗方法及具体药方,然后重点讲解了《经脉别论》:生病起于过用。人的居住环境和人的动静,还有人的强壮与衰弱,心理承受能力不一样,气血的运行也是不一样的,四时阴阳就不一样,过则为病。(黄帝内经)
本讲主要讲述了神志受伤及其临床表现。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惊恐、受惊,思虑;滑精、阳痿、早泄;悲伤;喜乐过度,不能藏神;昏迷惑乱,失去调理;失控,控制不了自己的情绪;皮毛憔悴,脱肉;心烦意乱、心胸烦闷,四肢无力;健忘;诊治时通过观察病人之态来了解精神魂魄的存亡程度。(黄帝内经)
特别提示:本网站仅提供医学学术资源服务,不销售任何药品和器械,有关药品和器械的销售信息,请查阅其他网站。
客服热线:4000-115-888 转3 (周一至周五:8:00至17:00)
客服邮箱:yiyao@wanfangdata.com.cn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0-115-888,举报邮箱:problem@wanfangdata.com.cn,举报专区
北京万方数据股份有限公司
万方数据电子出版社
京ICP证01007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0237号
京ICP备0810080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