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次课讲的有关痉病的问题,对仲景原文的前后顺序,可以按照我们便于掌握原文精神给它重新编排。关于痉病的证治,因为它辨证上类于伤寒,所以,在表就是太阳证,入里就是阳明证。然后,今天重点讲湿病,也就是第二篇,应明确湿病的分类以及临床证候,治法。(金匮要略)
本讲首先讲解审因论治的原则。然后讲第一章的第五个问题,是关于转归与预后的问题。最后用表格的形式把第一章讲的五个问题复习一下,特别是把原文的经典句式作为本篇的小结。另外讲了有关痉病的一些知识,包括痉病的四个特点:“痉为病,胸满,口噤,卧不着席,脚挛急,必啮齿,可与大承气汤”。(金匮要略)
本篇是从《内经》的贡献开始介绍的,它为中医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并且应用于临床实践、指导实践。《内经》的沿革中分为:(一)一般概况;(二)成书年代与作者。在一般概况中又分为:书名、规模、文体、特点四大部分。《黄帝内经》之名,在史籍上首见于《汉书•艺文志》,《汉书•艺文志》是汉书作者班固据《七略》,“删其要,以备篇籍”而成。《内经》由《素问》《灵枢》两部分组成的,各分别为九卷八十一篇,它是以问答、讨论的方式别写而成的。(内经)
本讲首先讲第十九条条文的中心意思,即头中寒湿,而且是鼻塞、头疼这样一个症状,它在病因上,是侧重寒湿。接着讲了有关外湿关节疼烦的一些方子,这几条全都是一类条文,20条到24条,五个条文,涉及了六张方子。这一讲重点介绍前4个条文,它们都是有关湿病证治的具体方子。(金匮要略)
本篇讲述了《灵枢•天年》,天年就是指人的自然寿命,天赋之年寿。本篇讨论了人的形成和生长衰老的生命自然过程,重点论述了人的寿夭,与血气的盛衰、脏器的强弱、皮肤致密、肌肉解利,以及气血调和、营卫运行不失其常等因素有关。因本篇论述了从出生到百岁这一段生命过程中人体生理上、体态上、性格等的变化,从而说明防止衰老以及摄生防病的重要意义,故以《天年》命名。(内经)
上一次课,在“四诊举例”的内容中,我们讲到了第7条,有关四诊合参的内容。实际上,本书的第6条和第7条都是论述四诊合参的。我们在这里把第7条作为第二类条文给大家介绍,它是脉象与四时五色相结合的诊病方法。(金匮要略)
本篇讲述人体阴阳偏盛偏衰中人耳目、四肢功能不一的原因和治病法天地之理。阴阳之间的对立制约、互助互用并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始终处于一种消长变化过程中的,阴阳在这种消长变化中达到动态的平衡。这种消长变化是绝对的,而动态平衡则是相对的。比如白天阳盛,人体的生理功能也以兴奋为主,而夜间阴盛,机体的生理功能相应的以抑制为主。从子夜到中午,阳气渐盛,人体的生理功能逐渐由抑制转向兴奋,即阴消阳长,而从中午到子夜,阳气渐衰,则人体的生理功能由兴奋渐变为抑制,这就是阳消阴长。(内经)
这一讲主要讲解第一篇第一条第二段:肝虚的治法。按照原文,“补用酸,助用焦苦,益用甘味之药调之”,实际可以给它概括为“酸甘焦苦并用法”,或者叫“调补助益法”。第三段,用“虚实异治”把它作一个高度概括,对整本书的杂病治疗提出总的治则。(金匮要略)
张仲景的著作《伤寒论》和《金匮要略方论》两本书互为羽翼,堪称姊妹篇。这两本书都是祖国医药伟大宝库当中的四大经典著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习中医药学的必读之书。为了全面继承、发扬这一份宝贵遗产,开篇的绪言讲四个问题:第一,《金匮要略方论》的性质与沿革。第二,就是本书的基本内容和编写体例。第三,有关本书的主要学术成就及贡献。最后,讲一下学习目的和方法。这一讲则是对第一个问题作简要的说明。(金匮要略)
本篇讲述《阴阳五行学说》。阴阳五行学说是古代哲学的重要内容,古代医学将其引用到医学领域,并与医学内容结合起来,成为《内经》理论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并贯穿于藏象经络、病因病机、诊治法则诸理论之中,既是中医研究和阐释人体规律的说理方法,又作为医学理论有效地指导临床诊断、治疗和防病保健。本篇主要介绍了阴阳的含义、作用、性质、关系,天人清阳浊阴的运动与代谢。(内经)
特别提示:本网站仅提供医学学术资源服务,不销售任何药品和器械,有关药品和器械的销售信息,请查阅其他网站。
客服热线:4000-115-888 转3 (周一至周五:8:00至17:00)
客服邮箱:yiyao@wanfangdata.com.cn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0-115-888,举报邮箱:problem@wanfangdata.com.cn,举报专区
北京万方数据股份有限公司
万方数据电子出版社
京ICP证01007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0237号
京ICP备0810080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