诊断首先要分辨阴阳,然后看面部——望色,知道面部和五脏相对应的分布。其次还要视喘息、听声音。本片首先根据具体实例对上述问题进行分析,然后讲解了《藏气法时论》中的五行生克预测疾病及五脏所欲的问题,本片着重介绍了肝病的发展变化基本规律。(黄帝内经)
本片系统阐述了产后出血的常规处理。片中首先介绍了产后出血的分类及其判断标准,重点讲解了早期产后出血和难治性产后出血的定义。然后介绍了正常妊娠期间血液系统的变化,以及凝血与抗凝血的过程及生理调节机制。当产后出血较严重时可发生休克,片中对休克的定义、分类和基本病理生理过程,以及休克对机体重要脏器的损害做了简单介绍。接着介绍了产后出血的高危因素、产后出血五“T”原则以及导致产后出血的因素。
本片利用心脏彩色超声与同步录音技术相结合详细阐述了正常与病理情况下的心音、杂音的产生机理和特点。正常情况下,心音主要由第一和第二心音组成。其中第一心音是由心室收缩时二、三尖瓣关闭所产生,音调较低;第二心音是由心室舒张时主、肺动脉瓣关闭所产生,音调略高。杂音主要是由各种原因产生的湍流所致,按其出现时间可分为收缩期杂音、舒张期杂音和连续性杂音,片中对每种杂音的特点都做了详细介绍。
论文改写实例解析:1、论文原来什么样子;2、问题在哪里;3、改好以后的样子。
本讲北京中医药大学郝万山教授讲述了《伤寒杂病论》社会背景和学术背景两方面。东汉末年,战争、天灾不断,大量长期的传染病大面积流行。人吃人的社会背景,张仲景有机会获得大量临床实践体会和实践经验,有机会收集当时医家和百姓防治传染病的大量经验和方法。从学术背景的角度说,他熔“经方”和“医经”为一炉,创立了理法方药相结合的,有理论、治则、治法、有方子、有药物组成,创立了理法方药相结合的辨证论治体系。王叔和把《伤寒论杂病论》整理成《伤寒论》。(伤寒论)
本讲北京中医药大学郝万山教授重点讲授了太阳腑证的气分证和蓄水证。太阳腑证的气分证和蓄水证,发汗后,口渴,心烦,脉浮而数,外有表邪,内有蓄水,用五苓散治疗。太阳中风证有发热,六七天没有好、心烦、口渴喝水、喝完水吐水,治疗用五苓散。胃虚水停证,胃气虚,水停胃中是它的病机。主证是心下悸、手足厥冷(水阻中阳)、口不渴、小便利,用茯苓甘草汤(温中化饮,通阳利水)。水邪上逆的心下痞是五苓散的适应证。(伤寒论)
学习《伤寒论》的方法和要求从两个方面来说,1、学什么,学《伤寒论》的基本知识和基本内容;学习辨证用方的思路和方法;学习《伤寒论》中的灵活用方的思路。2、怎么学?有八个过程,其实学习方法是因人而异的。首先训词释句,弄通本意;二是“熟读默记,娴熟于心”;《伤寒论》的六经病证篇,就是从“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上第五”到“辨阴阳易差后劳复病脉证并治第十四”这十篇398条,要求大家背112条,这样一方面可以“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另一方面在用的时候,可信手拈来,便于应用。(伤寒论)
本讲成都中医药大学张廷模教授介绍了两味发散风寒药——麻黄、桂枝。麻黄具有发汗解表、平喘止咳,利尿的功效,主治风寒表实无汗证、咳喘证、风水水肿,其个性特征是有明显发汗作用,用于风寒表实无汗。风寒表实无汗兼有咳喘。治疗外感风寒表实证,麻黄和桂枝相须而用。麻黄绒适合老年和儿童。桂枝具有发汗解表的功效,它比麻黄温和,温助阳气风寒表实和表虚证均可使用。外感风寒表虚证可与和白芍配伍。(中药学)
特别提示:本网站仅提供医学学术资源服务,不销售任何药品和器械,有关药品和器械的销售信息,请查阅其他网站。
客服热线:4000-115-888 转3 (周一至周五:8:00至17:00)
客服邮箱:yiyao@wanfangdata.com.cn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0-115-888,举报邮箱:problem@wanfangdata.com.cn,举报专区
北京万方数据股份有限公司
万方数据电子出版社
京ICP证01007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0237号
京ICP备0810080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