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医学文献
  • 知识库
  • 评价分析
  • 全部
  • 中外期刊
  • 学位
  • 会议
  • 专利
  • 成果
  • 标准
  • 法规
  • 临床诊疗知识库
  • 中医药知识库
  • 机构
  • 作者
热搜词:
换一批
论文 期刊
取消
高级检索

检索历史 清除

视频首页 > 专题列表 > 《温病学》课程精讲
价格:
360.00元/月
180.00元/月
购买

集数:
72集
分类:
中医
作者:

视频目录

第五十一讲 伏暑——概述、初发证治
00:52:53
220次

第五十一讲 伏暑——概述、初发证治

【作者】
刘景源北京中医药大学
00:52:53
220次
【分类】
中医-温病学
【关键词】
温病学 刘景源 伏暑

伏暑:一个它是暑病,再一个它是伏气温病。伏暑是发于秋、冬,但以暑湿或暑热见证为主的温病。从发病季节来说,它发在秋天和冬天,而且是深秋和冬天。深秋和冬天气候干燥,空气的相对湿度小,应该说自然界没有暑湿邪气,尤其是没有暑,是在夏天感受了暑湿邪气,或者暑热邪气,邪气伏在体内,过时而发,所以就叫做伏暑。如果按新感温病和伏气温病分,它属于伏气温病。如果按病变的性质分类,属于暑湿病,因为它以暑湿见证为主,临床表现暑湿的多于暑热的。(温病学)

第五十二讲 伏暑——气分证治(1)
00:45:55
202次

第五十二讲 伏暑——气分证治(1)

【作者】
刘景源北京中医药大学
00:45:55
202次
【分类】
中医-温病学
【关键词】
温病学 刘景源 伏暑

伏暑初发,它可以发于气分,也可以发于营分,但是它必兼表证,所以就有卫气同病和卫营同病两种类型。初发之后那就是传变了,可以在气分传变,也可以在营分、血分传变。首先介绍在气分的传变,气分它可以影响到少阳,也可以影响到阳明。(温病学)

第五十三讲 伏暑——气分证治(2)营分证治 血分证治
00:51:10
341次

第五十三讲 伏暑——气分证治(2)营分证治 血分证治

【作者】
刘景源北京中医药大学
00:51:10
341次
【分类】
中医-温病学
【关键词】
温病学 刘景源 伏暑

阳明气分证,主要表现为湿热阻滞在胃肠,阳明胃肠,而又夹有饮食积滞。证候的特点,是有外感的湿热邪气困阻了脾胃,导致胃的消磨功能不健全,脾的运化功能不健全,形成了饮食积滞,饮食积滞也是邪气,是病理产物,所以积滞和湿热阻滞在胃肠。临床表现:身热,胸腹灼热,恶心呕吐,大便溏滞不爽,色黄赤如酱,夹不消化食物,舌苔黄腻或者是垢腻,脉濡数。湿和热都很突出,但是以热为主,还是热重。(温病学)

第五十四讲 伏暑——总结 秋燥——概述
00:50:30
270次

第五十四讲 伏暑——总结 秋燥——概述

【作者】
刘景源北京中医药大学
00:50:30
270次
【分类】
中医-温病学
【关键词】
刘景源 温病学 伏暑

首先总结一下伏暑。伏暑的发病,首先它有暑湿内伏,或者是暑热内伏伤阴,就是内因。同时又在秋、冬季节感受了自然界的邪气,这种邪气也可以是风寒,也可以是风热,由新感诱发了伏邪,内外相引而发病。初起有两种类型,或者是暑湿内伏,或者是暑热内伏,在内伏的过程中,因为是热邪,就伤阴。到秋、冬季节,自然界的外邪,或者是风寒,或者是风热,诱发了体内的伏邪而发病。(温病学)

第五十五讲 温燥——肺卫证治 气分证治(1)
00:50:19
344次

第五十五讲 温燥——肺卫证治 气分证治(1)

【作者】
刘景源北京中医药大学
00:50:19
344次
【分类】
中医-温病学
【关键词】
温病学 刘景源 温燥

本节主要讲述各个阶段各种证候类型的辨证论治。邪在肺卫:温燥初起,燥热邪气侵袭肺卫,导致卫分的表证。临床表现:发热微恶风寒,头痛,呛咳,痰少而粘,或者是咯痰带血,咽干鼻燥,口渴,舌红苔薄白,或者薄黄,右脉数大。发热,燥热邪气侵袭,表有邪,正气调动到体表抗邪,正邪相争,功能抗奋,所以体温升高。邪在气分:邪在气分的范围很广,凡是不在表,又不入营、血,都属于气分。(温病学)

第五十六讲 温燥——气分证治(2)凉燥证治 大头瘟概述
00:47:28
298次

第五十六讲 温燥——气分证治(2)凉燥证治 大头瘟概述

【作者】
刘景源北京中医药大学
00:47:28
298次
【分类】
中医-温病学
【关键词】
温病学 刘景源 温燥

肺燥肠闭:它的临床表现,咳嗽不爽而多痰,胸腹胀满,便秘,舌苔干燥,脉滑。这个证候热邪并不重,燥重,因为燥而导致肺的宣发肃降功能失常。肺宣发肃降,它必须在津气充足的情况下,津液和阳气都充足,它就正常地宣发肃降。如果津液不足,肺里边干燥,它的宣发功能就受阻。由于它的敷布功能发生了障碍,肺里边的津液在上边,在肺里边凝聚就生成了痰。向下不能敷布,就导致肠燥,这个证候就这么形成的。(温病学)

第五十七讲 大头瘟证治 烂喉痧概述
00:47:37
340次

第五十七讲 大头瘟证治 烂喉痧概述

【作者】
刘景源北京中医药大学
00:47:37
340次
【分类】
中医-温病学
【关键词】
温病学 刘景源 大头瘟

大头瘟的辨证论治:因为大头瘟就一个证候,初起就是卫气同病,它也没有什么发展,所以咱们就介绍这一个证候的辨证论治。它的临床表现:初起憎寒壮热,头面红肿,甚则目不能开,或伴咽喉疼痛,继则恶寒渐罢而热势益增,口渴引饮,烦躁不安,头面焮肿,咽喉疼痛加剧,舌红苔黄燥,脉数有力。大头瘟是指丹毒,它的表现突出,初起憎寒壮热,因为感受的是风热时毒,它比一般的风热邪气致病力要强,病情要重,所以它初起虽然在卫分,它也入气分,是卫气同病。(温病学)

第五十八讲 烂喉痧证治、总结
00:50:45
290次

第五十八讲 烂喉痧证治、总结

【作者】
刘景源北京中医药大学
00:50:45
290次
【分类】
中医-温病学
【关键词】
温病学 刘景源 烂喉痧

关于烂喉痧的辨证问题陈耕道的《疫痧草》有一段很好的论述,在《疫痧草•辨论疫痧治法》中他提到:“烂喉疫痧,以喉为主,烂喉浅者疫邪轻,烂喉深者疫邪重。疫邪轻者易治,重者难痊”。下面他提出四个诊法来,四种诊察方法:“医者当视其喉,喉烂宜浅不宜深也;观其神,神气宜清不宜昏也;按其脉,脉宜浮数有神,不宜沉细无力;察其痧,痧宜颗粒分明而缓达透表,不宜赤如红纸而急现隐约也。(温病学)

第五十九讲 温病的治疗(1)——四法
00:53:09
408次

第五十九讲 温病的治疗(1)——四法

【作者】
刘景源北京中医药大学
00:53:09
408次
【分类】
中医-温病学
【关键词】
温病学 刘景源 温病

温病的治疗和其它病的治疗一样,都离不开辨证论治,这是总的前提。那么辨证论治,首先要分析证候,通过分析证候找出病因。病因是通过分析证候分析出来的。那么治疗就根据导致疾病的原因进行治疗,所以归根结底是审因论治,针对着病因进行治疗。温病的病因很简单,温邪。但是温邪也不是一种,有风热、暑热、湿热、燥热,这些类型都不一样,所以治法也不相同,温病的治法就比较广泛。叶天士和吴鞠通分别提出来,分别提出了卫气营血辨证和三焦辨证。(温病学)

第六十讲 温病的治疗(2)——六法
00:47:19
322次

第六十讲 温病的治疗(2)——六法

【作者】
刘景源北京中医药大学
00:47:19
322次
【分类】
中医-温病学
【关键词】
温病学 刘景源 通下法

温病治法的第五类,通下法。通下法很简单,属于八法里面的下法,它是用通下的药物通导积滞或者是瘀血,使腑气通畅,邪气外解的方法。具体临床运用,在温病里面有这么四类。第一类,通腑泄热。它适用于温病过程中由于燥热损伤了津液,导致大肠燥结,燥屎内存,腑气不通,用苦寒攻下的方法来荡涤腑实,泄热。代表方剂,三承气汤——大承气(汤)、小承气(汤)、调胃承气(汤)。(温病学)

  • / 8

《温病学》课程精讲

集数:
72集
分类:
中医
作者:
价格:
360.00元/月
180.00元/月
购买

推荐专题

特别提示:本网站仅提供医学学术资源服务,不销售任何药品和器械,有关药品和器械的销售信息,请查阅其他网站。

  • 客服热线:4000-115-888 转3 (周一至周五:8:00至17:00)

  • |
  • 客服邮箱:yiyao@wanfangdata.com.cn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0-115-888,举报邮箱:problem@wanfangdata.com.cn,举报专区

官方微信
万方医学小程序
new翻译 充值 订阅 收藏 移动端

官方微信

万方医学小程序

使用
帮助
Alternate Text
调查问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