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中心
|通知 |
订购
会员中心|
学术中心
通知 |
本讲主要讲述病证,首先是关于疾病的概念的问题。本片专门讨论热病问题,首先讲到的就是伤寒。伤寒无论狭义还是广义,都是由于外感邪气引起的,都是发热症状,也就是热病,这是“理论阐释”的第一个方面。第二方面是关于热病的预后问题,讲了六经热病症状以及治疗法则,又提出了饮食护理问题。(黄帝内经)
本节讲素问的脉要精微论(二)。主要讲了几点:一、讲述了诊断方法的问题,在诊断中要注意的一些问题,第一就是时间的问题,第二是脉的变化。在“理论阐释”中论述了切脉、察神、望色,以及审察脏腑的强弱和形体的盛衰。二、强调了四诊合参问题,及四诊合参的临床应用。三、论述了四诊决生死之法。(黄帝内经)
本讲主要讲述了两个方面的内容。第一部分讲的是望诊和切诊的问题。在“理论阐释”中第一点提出了疼痛是病因与病机的问题,并说了疼痛的病因主要是因为寒邪。在“临证指要”讲的是“邪客于脉外则血少,客于脉中则气不通”。第二部分讲的是《风论》内容。讨论了风邪引起各种病证,讲到了风病和时间的关系。(黄帝内经)
本讲主要讲痹证。痹证主要由风、寒、湿、热之邪乘虚侵袭人体,引起气血运行不畅,经络阻滞,或病久痰浊瘀血,阻于经隧,深入关节筋脉。一般多以正气虚衰为内因;风寒湿热之邪为外因。痹证起病一般不明显。疼痛呈游走性或有定处,有的为刺痛、或麻木、或肿胀。但部分患者起病有发热、□出、口渴、咽红痛、全身不适等症,继之出现关节症状。本病初起,以邪实为主,病位在肢体皮肤经络。久病多属正虚邪恋,或虚实夹杂,病位则深入筋骨或脏腑。临床上可出现瘀血痰浊阻痹;气血亏虚;或复感于邪;脏腑损伤等病理变化。(内经)
本片开始讲的是“春夏养阳,秋冬养阴”养生原则的临床应用的第二个问题,从三个方面来讲,第一,顺时用药;第二,参时调阴阳;第三,冬病夏治,夏病冬治。之后讨论的是人生的问题,人的生命形成的问题,第一,关于人体胚胎的生成的理论,第二,关于胎儿养护,护养与胎教的问题。再下来说的是长寿的特征和条件,这讲的就是个体。最后讨论的是人体生命各阶段及生理特点。(黄帝内经)
本篇讲述了《素问·痹论》,营卫之气与痹证发生的关系。痹证即由风、寒、湿外因引起。其邪气轻的侵犯皮肤,较重的侵入肌肉,更重的侵犯经脉,极重的入犯筋骨、脏腑。无论邪犯某部,首先必伤害营卫。因为营卫之气并行,内养脏腑,外溉百骸,营周不息,如果风寒湿邪交相纠葛、阻碍营卫的运行,特别是营卫之气运行四肢关节之处遭遇邪阻,邪正相搏,则发生痹痛。如果营卫之气旺,则邪不能为害,不致发生痹痛,所谓“正气存内,邪不可干”。相反地营卫之气衰,则风寒湿邪都能着而为痹,即谓之“邪之所凑,其气必虚”。(内经)
本篇讲述了《素问·举痛论》,气是脏腑经络组织功能活动的体现,同时又是构成和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最基本物质。气布散于全身,无处不有,无时不在,运行不息,不断地推动和激发脏腑经络组织器官的生理活动。气的活动正常,就是人体生理;气的活动失常,则为人体病理。《内经》主要以两种形式归纳气的失常,一是耗用太过致使气虚,二是病因干扰致使气机失调。(内经)
本片先讲了六腑之咳,并又提到了病传的问题。“理论阐释”中的第一点讲了咳的病因、病机问题。病因,一是风寒之邪从皮毛而入;二是内伤生冷饮食,内外合邪。第二点提到了咳病与感邪轻重的关系。第三点是咳与五脏的关系。“临证指要”第一点讲的是脏腑咳的辨证论治问题,脏腑咳的辨治。第二点说的咳与季节气候的关系。第三点是关于咳嗽“聚于胃,关于肺”的问题,以及这个理论对临床的启示。(黄帝内经)
本节主要讲素问·藏气法时论(二)及素问 标本论传论(一),主要讲了以下几点:一、讲述了毒药攻邪,食物养生的问题,讨论了药物与食疗配合应用与调治疾病。毒药攻邪,五谷养生。一是药、食共组一方,二是药、食分方,三是药、食分用。二、病传以及它的治疗先后问题。病有标本,刺有逆从。一般说先病的叫做本,后生之病、既发之病叫做标。(黄帝内经)
本篇讲述了《素问·脉要精微论》,多种诊法合参。本段论述了切脉、察神、望色,以及审察脏腑的强弱和形体的盛衰,多法并用,彼此相参互证,才能全面把握病情、“决死生之分”。不同的症状,需要用不同的诊法去了解,如有病较明显地反映在神色方面,则需望而知之;有的脉象变化显著,则需切而知之;有的语声改变突出,及分泌物、排泄物气味则需闻而知之;有些病之隐情,则需问而知之。(内经)
特别提示:本网站仅提供医学学术资源服务,不销售任何药品和器械,有关药品和器械的销售信息,请查阅其他网站。
客服热线:4000-115-888 转3 (周一至周五:8:00至17:00)
客服邮箱:yiyao@wanfangdata.com.cn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0-115-888,举报邮箱:problem@wanfangdata.com.cn,举报专区
关于我们网站地图知识产权
北京万方数据股份有限公司
万方数据电子出版社
京ICP证01007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0237号
京ICP备08100800号-1
官方微信
万方医学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