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中心
|通知 |
订购
会员中心|
学术中心
通知 |
大头瘟的辨证论治:因为大头瘟就一个证候,初起就是卫气同病,它也没有什么发展,所以咱们就介绍这一个证候的辨证论治。它的临床表现:初起憎寒壮热,头面红肿,甚则目不能开,或伴咽喉疼痛,继则恶寒渐罢而热势益增,口渴引饮,烦躁不安,头面焮肿,咽喉疼痛加剧,舌红苔黄燥,脉数有力。大头瘟是指丹毒,它的表现突出,初起憎寒壮热,因为感受的是风热时毒,它比一般的风热邪气致病力要强,病情要重,所以它初起虽然在卫分,它也入气分,是卫气同病。(温病学)
接下来开始讲第一篇《脏腑经络先后病脉证》。本讲主要为第一篇的概述、学习本篇的意义。重点讲解第一篇第一条第一段,着重让大家了解脏腑之间的传变规律,就是“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同时,也要注意当脾旺的时候,“不受邪,即勿补之”这样一个知常达变的道理,尤其要学“上工”的预见性,不要做“中工”,见肝病,不知传脾,惟治肝。(金匮要略)
本讲首先讲解审因论治的原则。然后讲第一章的第五个问题,是关于转归与预后的问题。最后用表格的形式把第一章讲的五个问题复习一下,特别是把原文的经典句式作为本篇的小结。另外讲了有关痉病的一些知识,包括痉病的四个特点:“痉为病,胸满,口噤,卧不着席,脚挛急,必啮齿,可与大承气汤”。(金匮要略)
本讲开始讲第三篇,篇名叫《百合狐惑阴阳毒病脉证治第三》。首先,讲一下概述。合篇,归纳起来说,有这么四点:第一,这三种疾病在病情上比较复杂,变化多端;第二,症状相似;第三,在病因上均与热病有关;第四,在治疗上,不同于外感热病的六经辨证,是属于杂病的范畴。(金匮要略)
这一讲的主要内容是第四篇,是专论疟疾的,这是我们第一次看到独立成篇的一个篇章。本次讲解首先从虐病的概念出发,在《素问•疟论》、《素问•刺疟论》的基础上,提出虐病是一种继承和发展。作为疟疾,绝对不能仅从少阳的病位,或者是从膜原来考虑,才有“八法”的运用,即讲到了疟疾的证治。最后,我们用一张表,把本篇的内容做一下小结。(金匮要略)
今天要讲的是第五章《中风历节病脉证并治》。首先,讲一下概述。从它的合篇意义,本篇讲了两个病:中风病和历节病。这一讲主要分析的是中风病,包括中风病的概念、以及用脉象来推断病因、病机,最后讲了关于治疗方法的问题。不过由于当时的认识水平有限,和现代发展后的病因学还是有距离的。(金匮要略)
春温:春温病的病因,是伏寒化温。冬季感受寒邪,藏于体内,郁而化热,至春季自内向外发,是感受春季的温热邪气,和风温的区别就是风温的热邪轻,春温的热邪重,发病就以里热为主,发病初起有两种类型,一种是发于气分。发于气分它也可以出现在不同的部位,比如,初起可以出现热郁少阳,里热从少阳发,热郁闭得很厉害,里面热,外面发散不出来,这叫少阳的郁热。治疗就得宣郁清热,要用宣透气机的药,方剂,柳宝诒的黄芩汤加豆豉、元参,这个方剂是邪伏少阴的主方。(温病学)
暑温病的病因就是暑邪,暑邪有夹湿不夹湿之分。夏季气候炎热,人体腠理开泄,暑温是新感温病,初起就见里热。这个里热不是单指阳明,可以发于肺,手太阴肺;可以发于足阳明胃;甚至于可以发于手厥阴心包,范围很广。总而言之,暑热很盛,夏季人体的腠理又开泄,由于汗出较多,正气又不足,暑邪很容易深入。暑温的发生,不管是暑热还是暑湿,统称都是暑温,它有明显的季节性,发生于夏暑当令之时。暑温病初起它的特点是气分高热,肺胃热炽。治疗用辛寒清气法。(温病学)
寒邪束表和暑热夹湿证候都有表证,表证和表证不一样。上面这个证,是寒邪束表,内有暑热。它是因为感受了寒,腠理一闭塞,把暑湿给卷在里边了,出不来,所以要散寒解表,用香薷。下面这个证型,是暑湿在表,它不是寒,是湿热,所以要清凉芳化透表,不能用香薷,用青蒿、连翘或者加银花。暑病再一种类型叫中暑,中暑包括暑厥。第三个类型叫“暑秽”,暑秽实际上就是中暑。不过,中暑所中的是暑热,而暑秽中的是暑湿。暑湿秽浊之气,卒中人体,就叫暑秽。(温病学)
湿热病辨治的概述,首先分析它的病因,再讲它的特点。温病的辨证纲领有卫气营血和三焦。从临床表现来说,湿热病初起,因为它是湿和热两种邪气,湿为有形之邪,热乃薰蒸之气,热和湿都是弥漫性的,热在蒸动湿,所以它侵犯人体,即使在体表,很容易向里弥漫。不仅弥漫在上焦手太阴肺,而且容易侵犯中焦,从始至终以脾胃为中心。所以即使是初起,它也有脾胃的症状,因为湿邪容易困脾。(温病学)
特别提示:本网站仅提供医学学术资源服务,不销售任何药品和器械,有关药品和器械的销售信息,请查阅其他网站。
客服热线:4000-115-888 转3 (周一至周五:8:00至17:00)
客服邮箱:yiyao@wanfangdata.com.cn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0-115-888,举报邮箱:problem@wanfangdata.com.cn,举报专区
关于我们网站地图知识产权
北京万方数据股份有限公司
万方数据电子出版社
京ICP证01007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0237号
京ICP备08100800号-1
官方微信
万方医学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