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中心
|通知 |
订购
会员中心|
学术中心
通知 |
这一讲主要介绍的是仲景退黄八法及临床应用。首先归纳了“仲景退黄八法”中的“八法”,如汗法,即解表退黄法,在《伤寒论》里面,有麻黄连翘赤小豆汤;在《金匮》里面,是桂枝加黄芪汤。在吐法里面,我们把它说成搐鼻法。搐鼻促进退黄,就是附方里面的瓜蒂散。这就是今天我所讲的大黄硝石汤,里热成实。八法中还有就是下法、和法、温法、清法、补法和消法。(金匮要略)
本讲将接着讲有关虚劳病的证治。首先解释一下关于“汗出而闷”的问题。汗出本身,就是心阳不足。因为汗为心之液,汗出为什么会出现胸闷?就是心阳亏损,伤及心阳了。介绍一个方子,能够主治气阴两虚证。最后,讲一下第十八条,虚劳干血,干血劳,以及“内有干血”形成以后的典型症状、临床表现。(金匮要略)
这一讲主要了综述黄汗证治与现代研究。本来作为水气病的分类,四水之后有“黄汗”,我们一直放到最后来讲“黄汗”,就是因为,“黄汗”在历代的认识上有争议。但是,为了启发大家对“黄汗”的深入研究,首先讲一下有关的条文。最后,对《水气病》篇作一下小结。(金匮要略)
《外感温热篇》第六条、第七条:气分证。这个流连气分,包括温热和湿热两种邪气。第六条首先讲战汗发生的机理,为什么会出现战汗以及战汗的预后。若其邪始终在气分流连者,可冀其战汗透邪,法宜益胃,令邪与汗并,热达腠开,邪从汗出。解后胃气空虚,当肤冷一昼夜,待气还自温暖如常矣。盖战汗而解,邪退正虚,阳从汗泄,故渐肤冷,未必即成脱证。(温病学)
湿阻募原,募原也叫膜原,这个证候类型按着病变部位来说它在募原,从位置上来说应该是在中焦,是半表半里证。临床表现,初起先憎寒而后发热,继则但热不寒,昼夜发热,日晡益甚,这是初起发热症状。先憎寒而后发热,就是说它是往来寒热,先寒后热,憎寒说明恶寒很严重,恶寒过去之后就是发热,发热过去之后又是憎寒,寒热交替出现。(温病学)
这一讲分析斑、疹出现的临床意义。斑和疹的出现总归不是好现象,它说明病情重,热邪深入营分、血分了。但是从另一个角度来讲,在热性病里面能够出现斑、疹也不是坏事,它说明营分和血分的热邪它有外来的出路,是热邪在找出路。所以在发斑、发疹之前,要透没透之际,往往出现高热,烦躁,口渴,舌绛苔黄,脉数,里热憋在里面,发泄不出来,出现一派高热的表现。而斑、疹出了之后,往往热象就减轻了。(温病学)
有汗,一种类型,是时有汗出。这种时有汗出,特点是“汗出热减,继而复热”。汗的形态是“汗少而粘”,病人发热,持续发热。在发热的过程中,热势一要升高,就出汗,但是汗不多,少,而且特别粘,见于湿热病。它是湿热郁蒸的结果,是“热蒸湿动”,热邪在里边熏蒸,鼓动了湿邪,使湿邪向体表通过毛孔渗出来,就出汗。因为通过出汗,它可以散热,所以体温就稍微有点降低,“汗出热减”,但是也不降到正常。(温病学)
辨证论治,春温病的发展变化很快,证型很多,也很危重,要结合具体证候讲。总的原则,总体上治疗,根据它不同的阶段,不同的表现,有几种大法:如果初起发于气分,春温病没有明显的表证,卫分不是主要的。发于气分,有这么几种治法,用辛寒的药,适用于蒸热,所谓蒸热,就是里热蒸腾,热邪本身就从里向外蒸,肺、胃的热邪从里向外。(温病学)
本讲主要讲述了固表止汗的牡蛎散、敛肺止汗的九仙散、涩肠固脱的真人养脏汤、四神丸。牡蛎散是Ⅰ类方,在固表止汗方面很有代表性,适用于体虚,卫外不固,属于阴液不能内守导致的自汗、盗汗。辨证要点体现出首先汗出,自汗、盗汗都可以。敛肺止的代表方九仙散是Ⅲ类方。涩肠固脱适用病证是属于脾胃一般到虚寒,脾胃阳气不足,脾胃虚寒泻痢日久。主要反映在局部的一种肠滑失禁。真人养脏汤是Ⅱ类方,病机分析脾肾虚寒,以脾阳虚为主。(方剂学)
特别提示:本网站仅提供医学学术资源服务,不销售任何药品和器械,有关药品和器械的销售信息,请查阅其他网站。
客服热线:4000-115-888 转3 (周一至周五:8:00至17:00)
客服邮箱:yiyao@wanfangdata.com.cn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0-115-888,举报邮箱:problem@wanfangdata.com.cn,举报专区
关于我们网站地图知识产权
北京万方数据股份有限公司
万方数据电子出版社
京ICP证01007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0237号
京ICP备08100800号-1
官方微信
万方医学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