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中心
|通知 |
订购
会员中心|
学术中心
通知 |
本讲主要讲述评热病论。风厥病因为太阳受风所致,风为阳邪,其性开泄,风邪袭表,故常多汗,汗多必耗阴精,太阳与少阴为表里,阴伤精亏,邪入少阴,少阴经气上逆,从而出现热病变证,而有阴虚于里,风袭于表的特点。当表里兼治,扶正祛邪同用,针刺可选太阳经的风门穴和少阴经的太溪穴。(内经)
本篇讲述了《素问·评热病论》,经文对阴阳交的病机、症状、预后进行了系统的论述,其中病机为重要方面。从症状分析:汗出辄复热,是正不胜邪所致;不能食,说明里热燔灼,劫伤胃阴;狂言失志,是由于肾精受损,阴精不足,热扰神明;脉躁疾,是阴不制阳,邪热充斥脉道。从预后看,热留伤精“其寿可立而倾也”,说明病情严重、凶险,预后不良。整个疾病过程紧紧围绕阳热邪盛,阴精不足,阴精正气不能制服阳热邪气这一病机来认识疾病的严重性,强调了阳邪与阴精双方的胜负存亡在温热病转归中所起的决定性作用。(内经)
本篇讲述了《素问•生气通天论》,阴阳失和的病理:阴不胜其阳,则阳热偏胜,可出现“脉流薄疾,并乃狂”等病证。若阳不胜其阴,则阴用事,而见“五脏气争,九窍不通。”“若阳气亢极,则将导致阴阳离决,精气乃绝”的危重状况。阳气在阴阳平衡协调中的主导作用:阴阳之间的关系互相为用、互相依存。阴阳之间互相平衡协调是健康的保证,但在阴阳平衡协调过程中,阳气起着主导作用。故课文强调指出“阴阳之要,阳密乃固”、“阳强不能密,阴气乃绝”,这充分体现了《内经》重视阳气的学术思想。(内经)
本节讲素问的宜法方易论。先说“异法方宜”,即不同的治疗方法适合于不同的地方。按不同的方位分别介绍了不同的治疗方法,得到结论不同的地区,环境不同,物产丰富有区别,决定了人们的生活习惯、饮食习惯,导致了体质上的差异。最后还讲了杂合以治,即根据不同的病人,根据不同的病情,来使用各种方法。(黄帝内经)
本篇讲述了《素问·至真要大论》,正治:是指疾病的临床表现与其本质相一致情况下的治法,采用的方法和药物与疾病的证象是相反的,又称为“逆治”。《素问·至真要大论》说:“寒者热之,热者寒之,温者清之,清者温之,散者收之,抑者散之,燥者润之,急者缓之,坚者软之,脆者坚之,衰者补之,强者泻之”此皆属正治之法。大凡病情发展较为正常病势较轻,症状亦较单纯的,多适用于本法,如风寒外感病人,用辛温解表法即属正治,胃寒而痛者,用温胃散寒法,亦是正治法。(内经)
本片前一部分讲了关于痿病的治疗问题,独取阳明。在“理论阐释”中第一个问题是痿病的概念及其与痹的关系。第二个问题是痿病的病因、病机。第三个问题是痿病的辨证分类。痿病的治疗一是独取阳明,二是辨证治疗,三是因时制宜。后一部分讲的是《水胀》,先例举了几个水胀的病名,又说到怎样诊断肤胀,它有什么证候、临床表现以及鼓胀与它们的区别。(黄帝内经)
本篇讲述了《素问•至真要大论》,“热因热用,寒因寒用”就是以热治热,以寒治寒。前者用于阴寒之极反见热象,即真寒假热的患者;后者用于热极反见寒象,即真热假寒的患者。二者治疗的实质仍然是以热治寒,以寒治热。“塞因塞用,通因通用”,是指以填补扶正之法治疗胀满痞塞等病证,以通利泻下之法治疗泄利漏下等病证。前者适用于脾虚阳气不足而不健运者,后者适用于内有积滞或瘀结而致腹泻与漏血者。二者治疗的实质亦为虚则补之,实则泻之。(内经)
本片主要讲述痹症的深浅、易治、难治以及针刺治疗的一些原则。先说了各种痹症,如果不能及时、尽快地痊愈而拖延下去的话,都可以向内传变。后又谈到了五脏六腑之痹的治疗问题。接着在“理论阐释”里系统地论述了痹症的病因、病机、分类、证候、传变、治疗以及预后的相关内容。(黄帝内经)
本片开始讲《痹论》,先是整体介绍了这一篇章,讨论痹证的病因、证候、分类及治疗原则。接下来先介绍了痹证是怎样产生的,接着又说痹证分成五种是怎么回事,后又讲了什么原因使得邪气停留在五脏六腑。最后又具体地讲了“阴气者,静则神藏,躁则消亡”。(黄帝内经)
本篇讲述了《素问•生气通天论》,饮食五味化生滋养五脏精气:“阴之所生,本在五味,”饮食五味通过脾胃的腐熟运化,其精微输布于全身以起营养作用,同时亦进入五脏以化生五脏精气,正如《素问•五脏别论》所言“胃者,水谷之海,六腑之大源也,五味入口,藏于胃,以养五脏气。”五脏主藏精而不泻,故称“阴之五宫”。五味偏嗜伤害五脏阴精,饮食失调,五味偏嗜,也可成为损伤五脏精气的重要原因。(内经)
特别提示:本网站仅提供医学学术资源服务,不销售任何药品和器械,有关药品和器械的销售信息,请查阅其他网站。
客服热线:4000-115-888 转3 (周一至周五:8:00至17:00)
客服邮箱:yiyao@wanfangdata.com.cn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0-115-888,举报邮箱:problem@wanfangdata.com.cn,举报专区
关于我们网站地图知识产权
北京万方数据股份有限公司
万方数据电子出版社
京ICP证01007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0237号
京ICP备08100800号-1
官方微信
万方医学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