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中心
|通知 |
订购
会员中心|
学术中心
通知 |
湿热病辨治的概述,首先分析它的病因,再讲它的特点。温病的辨证纲领有卫气营血和三焦。从临床表现来说,湿热病初起,因为它是湿和热两种邪气,湿为有形之邪,热乃薰蒸之气,热和湿都是弥漫性的,热在蒸动湿,所以它侵犯人体,即使在体表,很容易向里弥漫。不仅弥漫在上焦手太阴肺,而且容易侵犯中焦,从始至终以脾胃为中心。所以即使是初起,它也有脾胃的症状,因为湿邪容易困脾。(温病学)
本节主要讲病因(痰饮)。首先讲劳逸失度。过劳,在中医病因学里面分为:一、劳力过度;二、劳神过度;三、房劳过度。下面讲第三节病理产物:一、痰饮的概念;二、痰饮的病证学含义。无论是外感病因或者是内伤病因,都可以导致五脏系统调节水液代谢功能失调,而形成水液代谢产物,即痰饮;三、痰饮的致病特点:阻碍经络气血,阻滞气机,影响水液代谢,易于蒙蔽神明,症状复杂,变幻多端。(中医基础理论)
首先,我们讲暑邪的概念,暑邪独见于夏令。暑邪的性质和致病特点:暑性炎热、暑性升散、暑多夹湿。其次,湿邪,湿邪所导致的疾病称之为外湿病。湿邪的性质和致病特点:湿邪为阴邪、阻遏气机、损伤阳气、湿性重浊、湿性粘滞、湿性趋下。致病特点是易于伤及人体的下部。下面讲燥邪,燥邪的性质和致病特点:燥性干涩、易伤津液、燥易伤肺。六淫当中最后一个邪气叫火邪,火邪的性质和致病特点:火性燔灼、火性炎上、伤津耗气、生风和动血、易致肿疡、易扰心神。(中医基础理论)
本篇讲述《阴阳五行学说》。阴阳五行学说是古代哲学的重要内容,古代医学将其引用到医学领域,并与医学内容结合起来,成为《内经》理论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并贯穿于藏象经络、病因病机、诊治法则诸理论之中,既是中医研究和阐释人体规律的说理方法,又作为医学理论有效地指导临床诊断、治疗和防病保健。本篇主要介绍了阴阳的含义、作用、性质、关系,天人清阳浊阴的运动与代谢。(内经)
本讲我们来开始第十五篇的学习——《黄疸病》。该篇也是一个专著论述的篇章,内容涉及相当广泛,包含了黄疸病的脉、因、证、治。首先,将重点介绍关于本篇所论述的分类问题。接着,将具体介绍黄疸病因病机、分类和脉证。黄疸的分类为:谷疸、女劳疸、酒疸。(金匮要略)
本讲讲述了狐惑病的相关内容。狐惑病,一共是4个条文,两个内服的方剂,两个外用的方剂。4个条文,238字,却比土耳其的皮肤科医生白赛氏的报道早了十八个世纪,而且当时报道白赛氏时,只是口、眼、生殖器的外在临床表现,并没有提出病因,或者说病例的原因,也没有提出治法。现在,我们来看张仲景给我们提供的宝贵的原始资料。(金匮要略)
本讲主要讲病因(七情、饮食失宜)。首先讲述七情致病的特点——怒则气下,恐则气下,它的突出特点表现为二便失禁,表现出来有趋下的特征。其次讲述内伤疾病的第二个原因,饮食失宜。一、饮食与健康的关系;二、讲饮食与疾病,一、饮食不节,二、不洁;三、饮食偏嗜。这一讲从病因的角度,进一步论证脾胃为后天之本,论证胃气的重要作用。从不同的角度都来强调人的脾胃消化功能在生命当中的作用,在治疗疾病过程中的指导意义。(中医基础理论)
本节讲了素问的生气通天论(二)。继续讲病因病机,主要讲述“阳气失常,则受邪而病”。阳气失常,则感受外邪而出现各种病证。因为阳气有那样重要的作用,所以阳气失常,就受邪,感受外邪而形成多种疾病。还举了阳气失常容易产生、容易导致、容易受到外邪出现很多疾病的例子。人体的绝大多数病,甚至从它这个理论原则来说,所有的病都是与阳气失常有关。(黄帝内经)
本篇讲述了《灵枢•本神》,神与脏腑的关系,伤神的病因及伤神的预防。神是指人体的全部生命活动及在此基础上产生出来的最为高级的机能,其功能的完成要由多个脏器参与,心作为“君主之官”,是脏腑的核心,与神志活动关系最为密切,神虽分属五脏,与胆相关,但统主于心。1、在人的精神活动中,心和脑各自发挥了不同的重要作用,但心对脑具有强大的影响力,心不仅为脑的功能活动提供充足的血液营养,心磁比脑磁强百倍,心脏磁场可以干扰、调控脑磁场而达到调控人的精神意识和思维活动的目的。(内经)
今天要讲的是第五章《中风历节病脉证并治》。首先,讲一下概述。从它的合篇意义,本篇讲了两个病:中风病和历节病。这一讲主要分析的是中风病,包括中风病的概念、以及用脉象来推断病因、病机,最后讲了关于治疗方法的问题。不过由于当时的认识水平有限,和现代发展后的病因学还是有距离的。(金匮要略)
特别提示:本网站仅提供医学学术资源服务,不销售任何药品和器械,有关药品和器械的销售信息,请查阅其他网站。
客服热线:4000-115-888 转3 (周一至周五:8:00至17:00)
客服邮箱:yiyao@wanfangdata.com.cn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0-115-888,举报邮箱:problem@wanfangdata.com.cn,举报专区
关于我们网站地图知识产权
北京万方数据股份有限公司
万方数据电子出版社
京ICP证01007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0237号
京ICP备08100800号-1
官方微信
万方医学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