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中心
|通知 |
订购
会员中心|
学术中心
通知 |
本讲介绍了《内经》书名的由来,《内经》书名冠以“黄帝”,是一种崇古假托,也是汉代的时尚。它是经过整理而被认定的医学知识理论并被宫廷所收集。关于《素问》书名的含义,各家说法颇不一致。从各种说法来看《素问》正是从天地宇宙的宏观出发,运用精气学说和阴阳五行学说,解释和论证天人关系及人的生命活动规律和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的,确有陈源问本之意,可谓名实相符。(内经)
本篇讲述《阴阳五行学说》。阴阳五行学说是古代哲学的重要内容,古代医学将其引用到医学领域,并与医学内容结合起来,成为《内经》理论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并贯穿于藏象经络、病因病机、诊治法则诸理论之中,既是中医研究和阐释人体规律的说理方法,又作为医学理论有效地指导临床诊断、治疗和防病保健。本篇主要介绍了阴阳的含义、作用、性质、关系,天人清阳浊阴的运动与代谢。(内经)
本篇讲述药食气味的属性、作用及其与人体形、精、气的关系。第一点它们的关系中气有两义:一指人身之正气,如“形归气”、“气生形”、“精化为气,气伤于味”等。另一指食物和药物中作用与人体的成分,如“气归精”、“精食气”、“气伤精”等,所以必须分清其不同所指,才能正确理解本段经文的意义。第二点是从阴阳角度说明药食气味厚薄及其功效性能,对临床选药组方具有重要指导意义。(内经)
本篇讲述五味的属性、作用以及五味太过对人体的损害,病因的发生与致病两点。第一点药食气味既能充养人体的形体精气,但过度摄入则反能伤害形体精气,故经文又有“味伤形,气伤精”、“气伤于味”之说,是中医“生病起于过用”这一观点的反映。第二点具体指破坏人体机能相对平衡状态而引起疾病的原因。人体内部脏腑组织之间,以及人体与外界环境之间,都处在不断适应的过程中,从而维持相对的动态平衡,以保持人体正常的生理活动。(内经)
本篇讲述天人四时的整体关系和阴阳五行的应用及相互关系,及人体阴阳偏盛偏衰的表现和调解的方法。五行之间具有互相资生、互相制约的关系。阴阳代表事物中相互对立的两方面,它们之间即互相斗争、互为消长,又相互依存、互相为用。阴精和阳气的互相依存、互相为用是正常生命活动的保证。(内经)
本篇讲述人体阴阳偏盛偏衰的调节方法。人体阴阳二气处在平衡协调状态,不仅可使人体是一个有机整体,而且可保持人体与自然界的统一协调。因为疾病的发生,不外乎阴阳的失调,所以治疗疾病,就必须探求病变的根本,或本于阴,或本于阳。疾病的发生、发展,都是阴阳失去相对动态平衡的结果。阴阳失调所导致的偏盛偏衰,是病理变化的基本规律。(内经)
本篇讲述人体阴阳偏盛偏衰中人耳目、四肢功能不一的原因和治病法天地之理。阴阳之间的对立制约、互助互用并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始终处于一种消长变化过程中的,阴阳在这种消长变化中达到动态的平衡。这种消长变化是绝对的,而动态平衡则是相对的。比如白天阳盛,人体的生理功能也以兴奋为主,而夜间阴盛,机体的生理功能相应的以抑制为主。从子夜到中午,阳气渐盛,人体的生理功能逐渐由抑制转向兴奋,即阴消阳长,而从中午到子夜,阳气渐衰,则人体的生理功能由兴奋渐变为抑制,这就是阳消阴长。(内经)
本篇讲述了《素问•六节脏象论》,“六节”指的就是岐伯所说的“天以六六为节”的意思。“脏象”,意思就是内在的脏器表现于外部的象。本篇讲“六节”的内容大大多于“脏象”,之所以这样安排,我想也是反复强调天地运气与人体脏腑气血的相应问题。本讲主要讲脏腑功能、命名、显象的部位与内容及五脏之气与四时的关系。(内经)
本篇讲述了《素问·六节藏象论》,藏象是诊治疾病的基本理论。本篇所论与《内经》全部有关藏象记载一样,主要是论证生理问题,但由于“知常达变”,因而可以提示医生有诊治各方面的基本认识。如因为心为“生之本,神之变(处)”、“通于夏气”,故遇有心神疾病,尤应谨慎,以防伤害生命之本。同时应该注意,心火炽盛之人,遇到夏季,其病有转危的可能。又知,肾脏为“封藏之本,精之处也”,“通于冬气”。因而精气不足和遗泄是肾病常见证侯,坚肾固精则是治法之一。若肾中阳气衰弱患者,其病情于冬季亦有加重危险。(内经)
本篇讲述了《素问•五脏别论》,脏腑藏泻的理论意义:五脏和六腑是藏象理论的主要应用,因此确定或划分什么是脏、什么是腹,是一个十分重要的理论问题。本篇提出奇恒之腹的理论意义,在于强调脑、髓、骨、脉、胆、女子胞在人体生命活动中的重要性,这一认识在千余年来医学实践尤其是现代临床实践中,已经得到了一定的证明。(内经)
特别提示:本网站仅提供医学学术资源服务,不销售任何药品和器械,有关药品和器械的销售信息,请查阅其他网站。
客服热线:4000-115-888 转3 (周一至周五:8:00至17:00)
客服邮箱:yiyao@wanfangdata.com.cn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0-115-888,举报邮箱:problem@wanfangdata.com.cn,举报专区
关于我们网站地图知识产权
北京万方数据股份有限公司
万方数据电子出版社
京ICP证01007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0237号
京ICP备08100800号-1
官方微信
万方医学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