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中心
|通知 |
订购
会员中心|
学术中心
通知 |
五味第三个问题,五味的确定,其依据是:1.药物的真实滋味;2.一些功效。第四个问题,五味的临床意义,增强用药的准确性最主要。记住每一种味代表的作用的性质特征。五味理论确实有很大的局限性。性能的第三节,归经,把药物到达身体某一个部位的内容统一称为归经,是中药性能当中比较重要的一个理论。谈三个问题:1.归经的含义,是用于表示药物作用部位的一种性能,它表示药物作用对于人体部位的选择性。2.归经的确定,是以藏象学说和经络学说为基础理论,以药物所治的病证为依据而确定的。(中药学)
本讲成都中医药大学张廷模教授继续讲述了中药的性能——四气和五味。四性的临床意义就是为中医“寒者热之、热者寒之”这种治疗原则提供了药理或者药物学的基础。分清寒热是中医临床辨证的一个根本方法。第二个方面,张教授讲述了五味的含义,五味和药物作用的关系:辛能散、能行,甘能补、能缓、能和,苦能泄、能燥,酸(涩)能收、能涩,咸能软、能下,淡能渗湿利水。(中药学)
本篇讲述五味的属性、作用以及五味太过对人体的损害,病因的发生与致病两点。第一点药食气味既能充养人体的形体精气,但过度摄入则反能伤害形体精气,故经文又有“味伤形,气伤精”、“气伤于味”之说,是中医“生病起于过用”这一观点的反映。第二点具体指破坏人体机能相对平衡状态而引起疾病的原因。人体内部脏腑组织之间,以及人体与外界环境之间,都处在不断适应的过程中,从而维持相对的动态平衡,以保持人体正常的生理活动。(内经)
本讲成都中医药大学张廷模教授介绍了中药性能的相关内容。中药的性能是中药基本理论的核心,张教授重点讲述了中药的性能的含义、内容。前人常将中药的性能称为偏性,是在中医理论的指导下,对中药作用特点的高度概括。张教授提出了功效比功能更能概括中药的性能的观点。中药的性能主要内容有四气、五味、归经、升降浮沉、有毒无毒这五方面的内容。(中药学)
上一讲最后讲到了过于酸、过于甘引起的一些疾病,这里看看味过于苦。本讲所讲述的“理论阐释”的第一点就说到了五味是生命不可缺少的,但如果五味不适当了,就可以伤害五脏。“临证指要”中就说到了五味理论的临床意义。后又对《生气通天论》做了总结,讲了人体的生命之气与自然之气相通应,突出了阳气在生命中的重要作用。最后又介绍了下《玉机真藏论》的篇名,概括了一下病气逆顺传变,或者说是病气的逆传和顺传。(黄帝内经)
本讲成都中医药大学张廷模教授继续上讲讲述了收涩药的第二节——止泻药。这一类药物都有止泻的功效,主治的证有久泻久痢、虚证。接着,张教授具体介绍了五味子、乌梅、诃子、五倍子、罂粟壳、肉豆蔻、赤石脂、禹余粮这些药的功效和相应的临床应用。(中药学)
本篇讲述了《灵枢•五味》,五味虽次等相生,但后四味非直接由牛所出,因此以之喻五时同是佛说,其义不明,故天台大师举日光三照的譬喻,以阐明五时皆是佛说。天台宗广用五味作喻,有四义:(1)喻一代五时,如以上的说明;(2)喻毒发不定;(3)总喻凡夫与四教;(4)别喻四教的行位,即藏通别圆四教各具五味。约圆教而言,内凡相似位以义立小乘内凡位中四善根之名,初信如暖,二信至七信如顶,八、九、十信如忍及世第一法,更加住上作五位,以对五味。(内经)
本讲主要讲述了润燥化痰的贝母瓜蒌散和温化寒痰的芩甘五味姜辛汤、三子养亲汤。贝母瓜蒌散和外燥证治法的桑杏汤、清燥救肺汤,运用上的区别。温化寒痰,适用的病证是寒痰冷饮,用药要温肺化痰辅以温阳药。苓甘五味姜辛汤,主治证候是寒饮咳嗽,主治主要是寒饮内停,治疗功用温肺化饮,配伍特点:温散并行,开合相济,脾肺同治,标本兼顾。辨证要点,咳嗽痰多稀白,舌苔白滑,脉象弦滑。(方剂学)
本篇讲述了《素问•生气通天论》,饮食五味化生滋养五脏精气:“阴之所生,本在五味,”饮食五味通过脾胃的腐熟运化,其精微输布于全身以起营养作用,同时亦进入五脏以化生五脏精气,正如《素问•五脏别论》所言“胃者,水谷之海,六腑之大源也,五味入口,藏于胃,以养五脏气。”五脏主藏精而不泻,故称“阴之五宫”。五味偏嗜伤害五脏阴精,饮食失调,五味偏嗜,也可成为损伤五脏精气的重要原因。(内经)
特别提示:本网站仅提供医学学术资源服务,不销售任何药品和器械,有关药品和器械的销售信息,请查阅其他网站。
客服热线:4000-115-888 转3 (周一至周五:8:00至17:00)
客服邮箱:yiyao@wanfangdata.com.cn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0-115-888,举报邮箱:problem@wanfangdata.com.cn,举报专区
关于我们网站地图知识产权
北京万方数据股份有限公司
万方数据电子出版社
京ICP证01007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0237号
京ICP备08100800号-1
官方微信
万方医学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