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中心
|通知 |
订购
会员中心|
学术中心
通知 |
本节主要讲了素问的太阴阳明论(一)。太阴阳明异位,受病不同。太阴和阳明是作为阴阳的经脉,它们的部位不同,有表里之别,属阳从外,属阴从内,所以它们的病当然就不一样,有虚实之分。阳的规律多实、旺盛、兴奋,阴的规律虚弱、不足、沉静,不同的病因容易伤人不同的部位。(黄帝内经)
本节讲素问的太阴阳明论(二)。四肢所得水谷精微之气是来源于胃,但是胃不能直接把它送到四肢,还要通过脾的运化作用。脾把气血津液行于三阴经,胃把这些水谷精微之气运到三阳经,脾胃结合,四肢皆受精微之气的滋养。脾常把胃的精气昭著起来,运部全身,让它发挥很明显的作用。(黄帝内经)
本篇讲述了《素问•太阴阳明论》,探讨了足太阴脾、足阳明胃的生理功能、病理变化,以及脾胃的相互关系,说明脾脏、脾经的作用,以及脾胃的关系,最后讨论脾病四肢不用,这里面和脾脏有关,也和脾经的转输有关,所以内容集中在太阴和阳明方面,故名“太阴阳明论”。主要内容包括:第一点太阴阳明生病而异的原因;第二点脾病四肢不用的机理;第三点脾不主时这个问题。(内经)
本篇讲述了《素问•太阴阳明论》,胃及脾脏作用。脾主运,胃主纳,二者虽然生理分工不同,但是它们之间的关系却密不可分。基于脾与胃的密切关系,言脾必然及胃,论胃也必然及脾,脾与胃常常合而论之。正是由于人体出生之后,其生长发育和生命活动的维持,主要依赖于水谷精气,而水谷精气的化生,有依赖于脾胃纳运的相互配合,二者缺一不可。(内经)
本篇讲述了《素问•太阴阳明论》,首先论脾脏四肢不用的机理,再论脾病四肢不用的机理。四肢不用,指四肢不能正常运动。从总体而言,四肢之所以能正常运动,是由于它不断地得到胃中水谷精气的充养,然而胃中水谷精气“不得径至”于四肢,“必因于脾,乃得禀也”。尽管致痿原因多端,涉及脏腑广泛,然而依临床所见,有脾胃所致痿证的比例比较大。(内经)
本讲主要讲述了《素闻•太阴阳明论》,对“脏腑各因其经,受气于阴阳”这句话进行了讨论。也就是说从五脏或者六腑以及十二经脉应该和足太阴脾经是相关的。经脉与脾经的联系只有胃经,而脏腑和脾经的联系也仅仅是胃、肠、脾本身。接下来论述了《灵柩•本输》,论述了脏腑的配合关系以六腑的作用。(内经)
本讲由北京中医药大学教授郝万山讲授辨太阴病脉证并治。一、太阴病的病变部位:主要涉及到足太阴脾经,涉及到了脾脏、四肢。三阴病涉及到内脏的病都叫做脏证。二、太阴病的成因:外寒直中太阴;邪由它经(太阳之邪、少阳之邪)传来。腹部胀满疼痛的证候,如不属阳明病,就归属于太阴。三、太阴病生理:太阴病是脾阳虚,脾气虚,运化失司,升降紊乱,邪从寒化,寒湿下注的证候。(伤寒论)
太阴病证治的第二个证候,太阴经脉气血失和证。腹满时痛,邪在经,经气不利,气不利则满,血不和则痛,治疗用桂枝加芍药汤来疏通经脉,和里缓急。经脉气滞血瘀,出现了大实痛,疼痛拒按,治疗用桂枝加大黄汤(活血化瘀)。太阴病的第三个证候,叫做太阴四肢烦疼证。四肢被风寒邪气所伤,而出现的四肢烦疼叫做太阴中风。太阴四肢烦疼证,也叫太阴中风证。太阴中风,四肢烦疼,脉浮者,可发汗,宜桂枝汤。(伤寒论)
“六经辨证”是后世医家对《伤寒论》中三阴三阳(太阳、阳明、少阳、太阴、少阴、厥阴)辨证的简称。三阴三阳:本义指阴阳气量的多少,太阳阳气的量是三阳,太阴阴气的量是三阴;在《黄帝内经》中是来命名人体的脏腑经络的;在《伤寒论》中含义不是生理的而是病理的概念;这种命名包含有病位的意义、病性的意义、病势的意义;它是一个病证的概括。六经病之间是相互联系的。六经的变证是六经病失治或误治以后,叫做坏病。六经病发病的特殊形式:合病、并病、直中。六经辨证与其它辨证的关系。(伤寒论)
特别提示:本网站仅提供医学学术资源服务,不销售任何药品和器械,有关药品和器械的销售信息,请查阅其他网站。
客服热线:4000-115-888 转3 (周一至周五:8:00至17:00)
客服邮箱:yiyao@wanfangdata.com.cn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0-115-888,举报邮箱:problem@wanfangdata.com.cn,举报专区
关于我们网站地图知识产权
北京万方数据股份有限公司
万方数据电子出版社
京ICP证01007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0237号
京ICP备08100800号-1
官方微信
万方医学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