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中心
|通知 |
订购
会员中心|
学术中心
通知 |
本篇讲述了《素问•太阴阳明论》,探讨了足太阴脾、足阳明胃的生理功能、病理变化,以及脾胃的相互关系,说明脾脏、脾经的作用,以及脾胃的关系,最后讨论脾病四肢不用,这里面和脾脏有关,也和脾经的转输有关,所以内容集中在太阴和阳明方面,故名“太阴阳明论”。主要内容包括:第一点太阴阳明生病而异的原因;第二点脾病四肢不用的机理;第三点脾不主时这个问题。(内经)
本篇讲述了《素问•太阴阳明论》,胃及脾脏作用。脾主运,胃主纳,二者虽然生理分工不同,但是它们之间的关系却密不可分。基于脾与胃的密切关系,言脾必然及胃,论胃也必然及脾,脾与胃常常合而论之。正是由于人体出生之后,其生长发育和生命活动的维持,主要依赖于水谷精气,而水谷精气的化生,有依赖于脾胃纳运的相互配合,二者缺一不可。(内经)
本篇讲述了《素问•太阴阳明论》,首先论脾脏四肢不用的机理,再论脾病四肢不用的机理。四肢不用,指四肢不能正常运动。从总体而言,四肢之所以能正常运动,是由于它不断地得到胃中水谷精气的充养,然而胃中水谷精气“不得径至”于四肢,“必因于脾,乃得禀也”。尽管致痿原因多端,涉及脏腑广泛,然而依临床所见,有脾胃所致痿证的比例比较大。(内经)
本讲主要讲述了《素闻•太阴阳明论》,对“脏腑各因其经,受气于阴阳”这句话进行了讨论。也就是说从五脏或者六腑以及十二经脉应该和足太阴脾经是相关的。经脉与脾经的联系只有胃经,而脏腑和脾经的联系也仅仅是胃、肠、脾本身。接下来论述了《灵柩•本输》,论述了脏腑的配合关系以六腑的作用。(内经)
本讲讲述了脾虚证的症候。1.“发汗后,腹胀满者,厚朴生姜半夏甘草人参汤主之讲的是脾虚气滞腹满证。对于腹满这个症状来说,有虚有实,虚和实就是对偶统一的,在这里又提出来一种中间状态。腹满这个症状是虚中夹实,厚姜半甘参汤是治疗脾虚痰湿阻滞,虚中夹实的腹满的一张很好的方子。2.脾虚证的第二个证候是气血两虚。厚姜半甘参汤,它的适应证是脾阳虚,脾气虚,运化失司,痰湿内生,痰湿阻滞气机,是小建中汤,小建中汤本身是桂枝汤加重芍药的用量,增强了它的养血效果,然后再加饴糖,有益气的作用。(伤寒论)
本节接着讲大承气汤适应证的原文。大承气汤的适应症可以通过随后的临床现象,根据病人的临床症状,还可以根据病程(病史)来判断。实证的下一个证候是脾约证。“趺阳脉浮而涩,浮则胃气强,涩则小便数,浮涩相搏,大便则硬,其脾为约,麻子仁丸主之。”在《伤寒论》中,以摸趺阳脉,也就是摸足背动脉来判断脾胃之气的盛衰。治疗用麻子仁丸。麻子仁丸是润肠通便的一张方子。(伤寒论)
本节首先讲关于阳明实证的第三个证候津亏便结证。用导便的方法来通便,叫“导而通之”。方子就叫蜜煎,也可以把它叫做蜜煎方。阳明实证的内容,阳明腑实证、脾约证、津亏便结证,都属于阳明实证中的气分证。阳明实证中,也有血分证,那就是阳明蓄血证。是阳明之热和阳明久有的瘀血相结而形成的一个病证。接着讲下法的辨证,一个是讨论大、小承气汤怎么区别,一个是讨论大便和小便的关系。下法的禁例。“伤寒呕多,虽有阳明证,不可攻之。”这是我们在临床上使用承气汤的时候,都应当特别注意的问题。(伤寒论)
脾病的证候:病变范围——运化迟钝,水湿潴留,气血生化无源,清阳不升,气不摄血。病理:气虚为本,湿困为标。脾虚的常见原因:饮食、劳倦、思虑、隐痛。证候,脾气虚证:食少、腹胀、便溏。脾虚气陷证:特殊的表现就是下垂和气坠脾。阳虚证:脾虚证、气虚证、阳虚证。脾不统血证:脾气虚弱,气不摄血,而出现这种慢性出血证、虚寒性的慢性出血证。寒湿困脾证:湿阻困了脾的运化机能出现的一种证候。湿热蕴脾证:脾失健运,湿热证候。(中医诊断学)
腑病辨证 六腑的生理功能:受盛和传化水谷的器官,特点:泻而不藏,实而不满,以降为顺,以通为用。六腑的病变特点:比较轻、比较单纯,实证比较多的特点。六腑病变特点和证候表现:胃的病主要反映为受纳和腐熟的功能异常。小肠:腹痛、腹胀、肠鸣、腹泻。大肠:湿热、津亏、腑实便秘等证型。胆的病:口苦、黄疸。膀胱:小便的质、量和排泄感出现异常。(中医诊断学)
心肺气虚证:既有心的症状,又有肺的症状,又有气虚的症状。心脾两虚证:既有脾的症状,又有心的症状。心肝血虚证:有血虚的共同表现。脾肺气虚证:既有食少、腹胀、便溏、腹部隐痛;又有咳嗽、气短、无力、咳吐清稀的痰涎、声低懒言肺虚的表现,这就是脾肺气虚。肺肾气虚(证):肺病久了以后,长期的咳嗽气喘,就出现了气短不足以吸,短气、少气、气短而喘这种症状。(中医诊断学)
特别提示:本网站仅提供医学学术资源服务,不销售任何药品和器械,有关药品和器械的销售信息,请查阅其他网站。
客服热线:4000-115-888 转3 (周一至周五:8:00至17:00)
客服邮箱:yiyao@wanfangdata.com.cn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0-115-888,举报邮箱:problem@wanfangdata.com.cn,举报专区
关于我们网站地图知识产权
北京万方数据股份有限公司
万方数据电子出版社
京ICP证01007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0237号
京ICP备08100800号-1
官方微信
万方医学小程序